秋天的别称_秋天的别称呼
秋天的古代雅称有秋日、三秋、九秋、九和、金天、素秋、商秋、泰秋、西陆、白藏、金商、爽节、九旻、西灏、凄晨、清秋、秋令。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秋,禾谷熟也。”
东汉蔡邕的《月令章句》中说:“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秋,禾边有火。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秋,禾谷熟也。”
东汉蔡邕的《月令章句》中说:“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但是在甲骨文中,秋字上半边为虫,下半边是火。
先民们在收获后,会焚烧秸秆,可以有效杀灭害虫和虫卵。
在演变过程中,这个字逐渐简化。
最终定型的“秋”字中,
禾苗的禾字,当然是农作物的意思,
右边的火字,含义也从焚烧变成了“七月流火”。
古人相信,农历七月天气转凉,会看到“大火星”从西方落下,代表秋天将至。
其实在古代,关于秋天的别称和雅称还有很多。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1. 三秋
一年四季,一季三月。
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王勃《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
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2. 九秋
3个月=90天,古代10日为一旬,秋天有九旬,故称“九秋”。
张协《七命》:
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
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3. 金秋
古代有种说法,将夏天分为“夏”和“长夏”,一年五季,分别对应五行。
春天属木,万物生发,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夏天属火,炎炎夏日,植物向上迅猛生长;
长夏属土,夏秋过渡期,天气湿热,农作物即将成熟;
秋天属金,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凋零的季节,有肃杀之气;
冬天属水,水向低处流,万物休眠,蓄积养分以待来年。
所以,秋天又被称为“金秋”。
魏源《华山诗》之一:
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
张伯玉《新定望湖楼》:
画笔肯归涵碧手,湖光疑对涌金秋。
4. 九和
由金秋延伸而来,古代金分九成,秋天属金且气候调和,所以称为“九和”。
《管子·幼官》:
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
尹知章的注解中写道:
金成数九,金气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
5. 金素
古人认为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火为赤色,土为黄色,
秋天属金,所以称为金素。
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李善注解说:
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6. 金天
与金秋来源相似。
张衡《思玄赋》:
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
7. 西陆
“西陆”是二十宿之一昂宿的别称,
古人认为太阳运行到西陆,就到了秋天。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8-9. 素秋/素节
秋天属金,金为白色,所以秋天又被称为素秋、素节,意味白色的秋天或白色的节令。
杜甫《秋兴》: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欧阳修《清商怨》:
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王绩《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10-16. 素商/素律/商秋/金商/秋律/白商
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秋属金且气和,所以称秋季为“九和”。《管子·幼官》中有“金成数九,金气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的注解。
此外,古代还有“劲秋”之称,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而得名。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清代纳兰性德的《与顾梁汾书》中也提到“天清气朗,时值三秋”。总之,三秋是秋天的一个雅称,代指秋天。
1. "白露":白露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出现在阳历九月初,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天气开始变凉,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2. "秋分":秋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出现在阳历九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表示白天和夜晚的时间大致相等,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
3. "凉秋":古代有一种称呼是"凉秋",指的是秋天温度逐渐凉爽的季节。
这些别称在古代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中经常出现,用以形容秋天的特征和气候变化。
凄辰、凄序、萧辰。
凄辰指的是秋天肃杀无情的景象,凄序则表示秋天的凄凉萧瑟。萧辰出自北周庚信的《和颖川公秋夜》诗,形容树叶黄叶凋零,感叹秋天的凋零。唐代岑参的《暮秋山行》中写道“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表达了对秋天的悲伤之情。秋天是肃杀无情的季节,因此也有凄辰、凄序、萧辰之称。
秋天还有三秋、素秋、商秋、西陆、白藏等雅称。
三秋: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金天: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王维有诗:“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陈子昂有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以下是一些古时对秋的别称:
1. 白露:战国时期的别称,表示秋季气温逐渐下降,草木上出现露珠,露水逐渐增多。
2. 中秋:表示秋季中期,古时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3. 噩秋:南北朝时期的别称,意为“凶险的秋季”。
4. 长夜:唐代的别称,表示秋季夜晚变长,白天变短。
5. 水寒:元代的别称,表示秋季天气变冷,江河湖泊的水温逐渐降低。
6. 寒露:清代的别称,表示秋季温度更低,出现了更多的露水。
7. 秋分:现代称呼,表示秋季分为两个等分的时间点,即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节气。
苦夏过了,秋天已拉开序幕,季节里丰实的蕴涵让秋意似乎详述不尽。
秋天有诸多美丽的别称,如农历七月称为首秋、孟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称为正秋、仲秋、中秋、桂秋,九月称为晚秋、季秋、凉秋、暮秋。
三秋,九秋,白藏,高秋,清秋,九和,素秋,金商,爽节,商秋,素节,素律,西陆,霜天,霜日,素商,金天,金秋,金素,凄辰,萧辰,残秋,孟秋,桐秋,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