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时代背景_白居易时代背景资料
白居易(约772~846)出生中唐,正处国力衰退,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当时是穆宗和文宗在位.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通俗易懂,大多是写民间的事实.代表作是《琵琶行》和《长恨歌》.并流传一句话:“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所处于盛唐,当时万邦朝贺的唐朝,文化空前繁荣,同一时代也是名人辈出,白居易当时最好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元稹的大才子,两个同为大诗人,被大家称之为元白!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