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文言文原文_胸有成竹的文言文原文图片
胸有成竹是四字成语,原指画竹子前要在心里预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和构图,然后才把心中的图像用纸笔墨描画出來。
这成语出处见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后来被用作成语,引申作比喻在做事之前巳经在心中拿定主意了。
“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以下是这个成语的文言文表达:
-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所以画竹子时,一定要先在心里有一幅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才能动笔去画,手随心动,一气呵成,以捕捉到自己所想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落地一样迅速,稍有放松就消失了。
在文言文中,“胸有成竹”也可以用“成竹在胸”来表达,意思是在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或想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沉着冷静、自信满满,对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有清晰的预见和把握。
以下是“胸有成竹”的古文译文
胸有成竹为“胸有成算”,指在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计划和准备,心中有数,自信满满。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为“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