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_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钢琴版视频
1乐章、段落、乐句、小节这四个划分没有问题;
2一部交响曲的时长是不完全固定的 因为尽管作曲家会把每个乐章的大致速度标记出来 但演奏时 每个指挥都会根据他的理解选择一个速度 当然对于同一部交响曲 这个速度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比如第一乐章 可能有的版本是7分22 有的就是7分05 ;3至于一小节多长时间 在2里已经说明了;4完整的曲子在这里 音质一般凑合听吧
创作背景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尚未写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已开始动笔。
1807年《命运》完成并出版之前,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1803年上演,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在此期间,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贝多芬自己钟爱的唯一一部歌剧《菲黛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世界小提琴经典作品),C大调弥撒曲。等等。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这是贝多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是:
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听力日渐衰退。这是因为他经常长时间地弹琴,而导致听力严重受损害。对于视音乐如生命的贝多芬来说,失聪无异于夺取他的生命。就在这个候,他的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这接二连三的的精神打击将逼至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他甚至写下了遗书。然而,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鼓起了他战胜病痛和绝望的勇气。他说:“是艺术,正是艺术留住了我。在我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绝对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他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让我屈服!”据说贝多芬耳聋后,用嘴咬着小木棍顶住钢琴,靠感觉琴弦的振动来作曲。
可以这样说,《命运交响曲》表现出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斗的勇猛精神,并由此成为一首深受世人热爱的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旋之音。贝多芬创作这首交响乐总共用5年的时间来对这首曲子进行精雕细啄,终于他在1808年对外宣布大功告成。它开始时的四个音符刚劲而沉重,就好像是命运敲门的声音。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8年间,当时他已经开始感受到聋音的困扰。这部作品在情感上表达了对命运的挑战与抗争,体现了贝多芬对于个人命运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地斗争、挣扎,最终完成了这部充满激情和冲突的交响曲。整部交响曲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坚定抵抗与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了贝多芬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里程碑之作。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创作于1805~1808年间,在这四年中,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天赋逐渐展露,对交响乐乐思的编写,也趋近成熟。
在《第五交响乐“命运”》诞生之初,正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黄金期”的开端,同时也是他的双耳开始病变、身体状态每况日下的艰难时刻。但是,病痛的折磨非但没能打倒他,甚至助长了他的意志!
贝多芬说出了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他与“命运”缠斗不休,以惊人意志力和创作天赋,谱写出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