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名言 > 正文内容

叶圣陶的作者介绍_叶圣陶的作者介绍20字

haiyue61个月前 (09-11)名人名言4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文学贡献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

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教育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文学代表作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一、四届代表和五届常委,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委,六届副主席等。1979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如果嫌多,就要这个: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人大五届常委,全国政协一届委员,五届常委,六届副主席等。1979年当选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任民进中央代主席。不知道我的编辑回答您是否满意?

相关文章

混在一起来谈论写一个成语_混在一起来谈论的词语是什么

答:混为一谈。详细解释:发音hùn wéi yī tán释义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例句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近义混作一...

三国24名将顺口溜_三国名将顺口溜口诀

三国二十四名将顺口溜无敌温侯狂戟飞,子龙枪神人更美;古之恶来称典韦,关公武圣高地位。西凉马超沙场威,盖世猛将推张飞;强悍孙策霸王气,许褚虎痴怕过谁?太史力掀江东水,甘宁原为锦帆贼;黄忠老将出神箭,张辽...

水天相接意思并造句

"水天相接"是形容天空和水面相连,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片广阔而壮丽的景象。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海洋或湖泊的广阔景色,也可以用来形容天空和水面的交接处在远处无法分辨的景象。水天相接 [ s...

相提并论的用法_相提并论用于什么句

同日而语一般是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比较,而相提并论是指不同事物比较。同日而语一般用在否定句中。相提并论一般含义贬义。...

福祸不单行是什么意思_福不单至祸不单行来历

“福无至祸不单行”是一句中国的谚语,它的意思是幸福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不幸的事情却常常接二连三地发生。 这句谚语表达了人生中的起伏和不确定性,它提醒人们在享受幸福时要珍惜,因为幸福的时光可能...

自相矛盾二年级造句_自相矛盾造句三年级下册

1、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2、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3、慷慨的吝啬鬼’在用词上自相矛盾。4、人们不应该轻视自相矛盾的东西。5、他刚才的言论十分自相矛盾。6、我们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