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造句_用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造句
“偏将军”与“裨将军”是古代的低级将领,一向不被重视。诸葛亮,那是用兵如神的智谋人物。但是人多计谋多、办法多。就像三个偏裨之将,彼此商量也能够出奇制胜。于是就有“三个偏裨将,抵个诸葛亮”的谚语。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就变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啦!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歇后语是表示群策群力。与这句歇后语意思相反的歇后语应该是表示个体的优秀。例如: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老虎一只能挡路,耗子一窝喂了猫。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大海航行靠舵手。
红花还须配绿叶。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的相反的歇后语说的是众人的智慧胜过一个人说明集体的力量。
1老将出马,一个顶仨。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4众人拾柴火焰高
5王八开会,乌合之众
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个文化的术语。“皮匠”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古代称“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可在后来人们在一直流传中,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这是从根本意义上歪解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告诉人们团结的力量,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这里面的诸葛亮也并不指的是真正的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臭皮匠只自知平庸的人。而且这句话也并没有贬低诸葛亮,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
这句话将诸葛亮作为智识的标竿,可见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