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笑大方是什么意思啊_贻笑大方出自哪个成语
“贻笑大方”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说某人表现得不仅可爱而且大度,令人发笑。
这句话的典故来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一则故事:当时孔子探访官府,官员问他有什么需要,孔子回答:“贻笑大方”。官员原以为孔子是要什么物品,后来才明白他的意思,即孔子要求官员以可爱和大度的态度对待老百姓,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笑话。
所以,“贻笑大方”最终演变成一句常用成语,意思就是:某人表现得不仅可爱而且大度,令人发笑。
意思是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用于自谦。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后世据此提炼出成语“贻笑大方”。
释义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指见多识广的人。让见多识广的人或内行人笑话。
例句
发表意见之前要先确实求证,免得出了错误,贻笑大方。
这些油画水准不高,可用来自娱,如果拿去参展,恐怕要贻笑大方。
【拼音】: yí xiào dà fāng
【解释】: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举例造句】: 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贻笑大方:汉语成语,普通话读音为yí xiào dà fāng。
也作:贻笑方家、遗笑大方、见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指见多识广的人。让见多识广的人或内行人笑话。
贻笑大方,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出自战国·庄周《庄子·秋水》。
这个成语意思是被识见广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讥笑,用于自谦。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