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背景资料_老舍背景资料简介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8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老舍主张用方言写作,带有地方色彩,生动具体。他还应用口语写作,加之他是满族出身,满族人多才多艺,他的爱好也很多,这使得他的作品读来轻快幽默,所以他的文字也被誉为最活泼、最俏皮、最上口的优美文字。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草原》介绍: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