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人物事迹_欧阳修人物事迹作品
欧阳修生于1007逝世于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时欧阳修也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等。
欧阳修幼年丧父,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自幼聪明好学,文笔细腻有成,中了科举二甲进士他为官 仕途崎岖,他后来参与革新,提出新政改革吏史,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后又写下很多名作,例如醉翁亭记,他为政清廉正直无私 深受百姓喜爱,后又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等等
珍惜时间的故事(二):欧阳修苦读福楼拜的名言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之后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极其贫穷,母亲供不起欧阳修识字读书。欧阳修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李家(藏书丰富)去借。为了能借到书,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每当借到一本新书,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碰到好文章,连抄带背。就是靠这种精神,欧阳修成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