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历史故事简介_老马识途的历史人物是谁
“老马识途”是一个成语故事,“老马识途”的“途”的意思是走过的路,“老马识途”文章原意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老马识途”是一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位名叫管仲的齐国宰相和老马之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和管仲带领军队攻打楚国,但是在途中迷路了。军队在荒野中徘徊多日,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管仲提出了一个建议:找到一只老马,让它带领队伍走出困境。
管仲的解释是,老马认识道路,因为它们曾经多次往返于这条道路。于是,齐桓公同意试一试。他们找到一只当地的老马,解开缰绳让它自由行走。老马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带领军队走出了荒野,回到了正确的路线上。最终,齐桓公的军队成功抵达楚国并取得了胜利。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经验、熟悉情况的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给出正确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也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使用“老马识途”来赞美那些在行业或领域中经验丰富、能够带领团队解决问题的人。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老马识途》故事出自春秋时期《韩非子·说林上》。
《老马识途》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的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