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古义_秋天的古文说法
秋天
qiū tiān
1.秋季。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时值秋天,金风骤起。」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春天秋天,同你出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反义词 春天
也称为「秋天儿」。
2.秋日的天空。
唐.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诗:「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秋天 网络解释
秋天 (自然季节)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秋: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是一天不见好像过了三年。
今义就是秋季的意思。
在古代,“秋天”一词的含义与现代略有不同。
古义中的“秋天”,不仅仅指秋季这个季节,有时还蕴含着悲凉、萧瑟的氛围,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寄托愁绪或感慨时光的流逝。比如在诗词中,“秋天”常与离别、思念、忧愁等情感相联系,以烘托出一种凄美、哀伤的意境。
古今异义一样的,秋天,四个季节的第三个月份,